韩信。汉韩侯祠与附近韩信相关的主题公园

在淮安周恩来纪念馆附近,有一个“汉韩侯祠”。是纪念淮阴侯韩信的。在其不远的地方,还有一个与韩信相关的主题公园。休班时,到那逛了一下。

“汉韩侯祠”是一个不大的祠堂。 祠堂匾额上写“勋冠三杰”,三杰,是张良、萧何、韩信。

两侧对联:
英雄既许驱驰,固已誓忠汉,讵肯听蒯生之计;
豪杰非无智略,顾乃罔筹刘,只为酬萧相之知。

祠堂里正中摆放着韩信的一个塑像。

祠堂院子的墙壁上,刻着历代文人、武将、皇帝、大臣等对韩信的评价、诗词等。上图这是曹雪芹的一首诗。

跨下桥

韩信出生在淮阴,就是现在的淮安。韩信母亲去世后,韩信依靠别人糊口。我猜这时的韩信也就十三、十四岁 。 他常到一亭长家去吃饭,当时,吃一顿饭估计是个较大的支出。不像现在,干一天活赚的食物, 一个人能吃一个月。那时劳动一天赚的食物,一个人估计能吃五六天。亭长给韩信饭吃,算是给韩信相当大的帮助。韩信吃了亭长家数月饭,时间长了,亭长的妻子讨厌韩信,于是在韩信来蹭饭前就先把饭吃了,不给韩信留饭,韩信明白人家不想再给他饭,于是到别处去搞饭吃。

韩信为了有口饭吃,就到河边钩鱼,但还是没法自立,没法填饱肚子。有一个漂洗丝棉的大妈见韩信饿,就把自己带来的饭分一些给韩信,一连数十天。 韩信心中记恩,说将来重谢。

“一饭之恩” 塑像。

韩信功成名就后,找到了漂母,给漂母千金。以报当年的帮助。 但是,韩信没有给亭长千金。 我为亭长感到不公。 论帮助, 亭长与漂母都给年少的韩信很大的帮助,只是亭长没有持续下去。 韩信就因这一点记恨于亭长。 别人给韩信99分的帮助与1分的轻视,韩信只因1分的 轻视 ,就抹杀掉那些99分的付出。 生活中常遇到这类人,别人对他的帮助他觉得是应当,很快就忘掉。而别人对他稍微有些轻视之类的小事,就记恨,把别人对他的帮助基本都抹杀,不记恩,反记仇。 韩信要是给漂母1000两金,那么应给亭长999 两金。

不知后来岁数稍微大点后的韩信干些什么工作来养活自己。

史记里记载年轻时的韩信喜欢佩带刀剑。我猜这时的韩信大概十五 十六岁。 像现在的青少年那样,有些喜欢装酷。 一天,一个屠户在桥上拦住韩信,要欺侮韩信。说韩信胆小,要韩信要么把他杀了,要么让韩信从他跨下爬过。韩信摆脱不掉屠户的纠缠,从屠户的胯下爬过。 这就是胯下之辱。 这点可看出韩信是“大丈夫能屈能伸”。能把面子放到一边,直面这么大的屈辱,说明他心理承受能力非常的强大。

我在淮安时,有一天傍晚刮起了大风,天空突然暗了下来。厂里有一个中央空调的外机都刮倒了。新闻上说,这是淮安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大的一场风。当时没联想到什么。后来想到了刘邦的大风歌:
大风起兮云飞扬。
威加海内兮归故乡。
安得猛士兮守四方!

秦末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,全国各地纷纷有人揭竿而起。 韩信加入了项梁、项羽的部队。项梁死后,韩信继续在项羽那工作,但一直不被重用。后来刘邦进入汉中,韩信离开项羽,投奔到刘邦部队。

韩信的才能是从哪里学习的?我猜主要是因为他辩证吸收了项羽与刘邦两大阵营的优秀思想。他先在项羽那深入了解了项羽部队的发展、管理等的方式。项羽部队能够发展壮大,说明项羽、范增他们确实有一定的能力。韩信在这里体验到一种管理模式、作战方法、一些优秀的思想,同时会认识到项羽部队也有些不好的地方。后来韩信来到刘邦部队后,又深入了解了刘邦部队的运作方式,对比项羽部队与刘邦部队多个方面的区别,一些在项羽那难以克服的难题,说不定在刘邦这有好的解决方式。两个优秀部队的思想在韩信这融会贯通。

(公园很大,因为赶时间,没逛完,可能有些与韩信相关的景观没有去看、去拍照)

”萧何月下追韩信“ 。
后来,韩信遇到了他的伯乐萧何。萧何一直是刘邦部队里的人,是刘邦部队运作方式的主要创造者之一,他不一定深入了解其它部队的运作方式。萧何在与韩信聊时,可能会对韩信的思想非常感兴趣。有些难题,萧何当局者迷,作为见识过类似问题的旁观者,韩信可能会提出一些好的见解。韩信在刘邦这待了一段时间,感觉在刘邦这也没什么前途,打算逃掉,于是晚上逃跑,萧何听说韩信跑后,马上去追 。终把韩信追回来。 萧何明白,同样的一支部队,不同将领来带,创造的业绩是有很大差别的。在萧何的强力推荐下,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。

韩信带一部分军队北上扩充地盘与实力。井陉之战,史记上有详细的战斗过程,且是以少胜多。韩信占据一些地方后,充分利用占领地的人、物等,越打反而越壮大。

韩信在齐地打败了龙且,然后占据了齐地,实力占全国的三分之一,与刘邦、项羽实力差不多。蒯通劝韩信自立为王,不再在刘邦旗下。韩信没有听从。
刘邦在韩信的帮助下打败项羽,赢得楚汉之争的胜利。

兔死狗烹
刘邦封韩信为楚王,但刘邦认为韩信是个不稳定因素。刘邦借巡游召见韩信,把韩信抓了起来,改封他为淮阴侯。
被抓后的韩信没有了兵权等权力。只是个没有实权的功臣。那些说韩信谋反的证据,估计都是捏造。韩信对当时的处境像是有抱怨的,也许韩信与老部将、战友聊天时口无遮拦的说了点过激的话,都被传到刘邦与吕后那,被刘邦与吕后当成“谋反证据”。韩信是有能力有影响力的功臣,吕后忌惮韩信,对韩信的一举一动都是往“可能谋反”方向去想,放大韩信的一部分话,像亡斧疑邻那故事,韩信的一举一动都被误解为是造反的准备。后来吕后以类似“莫须有”的罪名杀了韩信以及韩信全家(诛杀了韩信三族)。
反过来想,韩信在刘邦类似软禁的环境下,是没任何造反成功的可能性的。史记上说韩信可以把监狱中的犯人放出来,组织这些犯人去打败守城军队、禁卫军等。读到这,我想:这是开什么玩笑,能行的通吗?韩信能傻到干这必死,且百害而无一利的事? 所以我认为证据极可能是捏造。
还有,说韩信与陈豨合同谋反。这极可能是后期的假证据。当年若是张三谋反,吕后就能”找到“张三与韩信的信件,证明韩信与张三是同伙。

韩信这个结局,在中华文明的集体记忆里是有一些影响的。是中华文明的一点负面心理阴影。提到韩信,就会想到 像“鸟飞尽,良弓藏。狡兔死,走狗烹”之类的相关俗话 。这 可能很深的影响了中国后来的历史发展。本不想反的一些将领,深怕像韩信那样被杀,于是增加矛盾,多了些战乱与苦难。一些人在考虑是否杀功臣时,会想到刘邦连韩信都杀,这只是生存竟争,算不上多坏,杀了没有什么心理负担。像在一些职场等环境下,一些时候人们也会担心兔死狗烹。
后来宋朝的赵匡胤也有类似刘邦所面对的难题,赵匡胤以“杯酒释兵权”的方式来处理问题。赵匡胤有什么想法直说出来,然后把事情解决。要是刘邦也这样做就很好了,毕竟大家都是想像 “杯酒释兵权” 中的那些大臣那样过好生活,而不是想当一个处处担心害怕的“刘邦”。
又联想到崇祯,兔还没死,把狗烹了,结果自己玩完,国家也衰败。

淮安这边水很多。这个主题公园就是围着一个湖建的。面积很大,风景也很好。

公园附近的人们悠闲的生活在安定舒适的环境下。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